本章是一些小小的概念, 涉及了数据与信息的定义, 及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我们会学习数据(Data), 信息(Information), 知识(Knowledge)的概念
当然, 你可以跳过本节, 因为考试不考, 此篇仅为单纯科普
数据(Data), 是一种符号表示, 包括图形符号, 数字, 字母等
传统意义上的数据有书上的文字, 草稿纸上的数字, 信息时代的数据有电脑中的音频, 图像, 文件等
数据仅为一种客观层面上的载体, 如果没有主观上的理解, 其完全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
上面的两种情况中:
记载在纸上的相对论的文字
就是数据, 属于客观层面山顶洞人/科学家
看见相对论的两种态度, 属于主观层面没有主观层面上的理解, 数据便只是一张废纸, 毫无意义
虽然数据是客观的, 但你可以通过数据获取信息, 获取的信息因人而异, 因此过程是主观的 (想象山顶洞人与科学家的例子)
其实目前仍然没有对信息的具体定义, 毕竟这东西玄乎, 因观察角度, 研究目的等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定义
信息论之父, 香农, 对此就有一套理解: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通常被看作经典定义
比如, 当你向朋友描述一台电脑笔记本, 有以下不同版本:
你会看到, 信息越多, 越能消除随机不确定性
我们通过香农对信息的定义, 与一个例子, 大概懂得了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但我们还得了解更多关于"信息"的信息, 来完善"信息"的定义, 来加速理解
下面是信息的5个特征, 教科书上搬的:
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 它是虚的, 必须有载体
比如珍贵的古代文献, 有好多都失传了, 就是因为记载着信息的载体, 也就是书籍, 遭受损害, 导致信息丢失
不损耗性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 是不会发生损耗的
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是某事物特定时间内的状况, 但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比如 "太阳亮着" 这条信息, 一百万亿亿亿年后太阳绝壁熄灭了, 你敢说这条信息永远适用?
共享性
信息可以被共享, 可以被重复利用, 不像能源那样会发生损耗
毕竟信息是虚的, 不是实物, 你QQ发的消息, 已经被人看到了, 撤回后那个人还是记得的
可加工处理性/真伪性
信息能被加工, 比如要打仗了, 肯定要给地方一些假信息, 来迷惑敌人
在比如 盲人摸象/管中窥豹
, 都体现了真伪性
价值性
比如天气预报让你出门避免被雨淋湿, 这就是价值
对不同的人, 同信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比如英国的天气预报对中国居民就没多大价值
不管有用无用的信息, 那都是信息, 但知识是有用的, 能够运用在实践中的信息, 是人类社会的经验总和 它能够被继承, 被传递, 这显而易见, 毕竟它本身就是信息的真子集, 人类就是依靠知识的继承而不断发展的
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能力
这部分很简单, 简单概述即可, 但请注意不要与下面的 智慧的定义搞错了
一般指人们运用所掌握的信息, 知识, 在面对新事物时所发挥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很好的, 对三者进行了区分的例子:
这是我花了二十分钟写的, 毕竟只是简单地抄了下教科书, 考试也不考, 姑且就这样吧, 累了
您可以看之后的python语法, 数据结构, 算法, 内存等方面的文字, 等课上到了我应该就会更新...